首页

国产sm视频

时间:2025-05-29 22:09:33 作者: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浏览量:29544

  央广时评 | 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端午临近,民俗游热度持续攀升。来自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龙舟基地”近期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搜索量上涨147%,温州、佛山等地成为龙舟文化体验的热门地。同时,随着入境游政策的不断优化,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通过民俗游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文旅产业的“富矿”。今天,民俗文化既蕴含经济开发潜力,又承载文化传承使命,更是打造地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抓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游已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譬如,这个端午假期,我们可以在浙江乌镇享受“长街粽宴”,也可以到安徽宏村体验微缩龙舟赛。在福建福州,当地依托龙舟文化推出多条内河游航线,串联起了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潮流商圈……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以文化赋能消费场景,为假日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推动民俗游高质量发展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答题。如今,人们对端午出游的期待,早已超越“吃粽子、饮雄黄酒”等浅层体验,进而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与情绪价值的共鸣。特别是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逢”,亲子游、家庭游成为出游主力,许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民俗体验中进一步亲近传统文化,这对旅游服务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讲既好“民俗故事”,又做活“文化场景”?如何让“头回客”变“回头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从现实来看,让民俗游焕发持久生命力,持续形成文旅消费新热潮,让广大游客在可感知、可参与的场景中获得文化滋养,需在特色、品质、文化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民俗游要做好特色文章,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质,将传统习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场景。以“龙舟文化”为例,除观赛外,它可以延伸出民俗表演、手工艺体验、主题美食、文化民宿、非遗“大观园”等多元场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文旅标识,在市场中形成辨识度和美誉度。

  民俗游要聚焦品质服务,提升体验质感。游客追求的是悠然自得的尽兴体验,而非“人从众”的拥挤喧嚣。各地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立科学分流机制,避免因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而引发拥堵、安全等问题。提升硬件“硬实力”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服务“软实力”,以品质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民俗游从“短暂出圈”走向“持久出彩”。

  民俗游要坚持文化赋能,呵护本真内核。民俗开发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文化内涵,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要将民俗游打造成文化传播载体,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互动化项目设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传统风貌、领悟文化精髓,实现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多维输出。

  又是一年端午至。当民俗基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当传统习俗与现代服务体验同频共振,精彩民俗游必将持续释放活力,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王毅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广东自贸试验区持续推进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等通关模式,通过水路运输实现货物在南沙港、蛇口港等枢纽港口和珠江流域内河码头间快速流转,目前已覆盖广东省34个码头。”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王侃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了海陆空联运的大航运体系,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大湾区机场群前海服务中心建设,畅通南沙、前海蛇口往返香港、广州、深圳机场的物流通道。

(文化中国行)梦回千年江南水乡,人与古城何以共生?

近年来,青岛市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加快释放创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目前,青岛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39家,工程研究中心达12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85%,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8%。青岛市已连续三年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提升11位至第23位。(完)

星火成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10月发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30年减少42%,到2035年减少57%,否则《巴黎协定》的1.5°C目标将在几年内化为泡影。

西安科技盛会在即 硬科技激活创新动力

在诗词朗诵环节,来自韩国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多所高校的中文学习者、爱好者现场吟诵了《竹里馆》《赤壁赋》《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等经典中文诗词。表演者们用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声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传达了中国诗词文化的丰富内涵。

【两会30秒】张海华委员:哈尔滨邀请台湾“小当归”暑假来看丹顶鹤

拉法兰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促进法中友好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他说,《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国际版)多维度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成果,让法国民众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近年来,中国在科技自主创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展速度惊人,来自中国的方案和智慧值得世界聆听。法中两国都拥有伟大的文明,在许多方面也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和关切。期待双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充分拓展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空间,让建立在深厚友谊基础上的两国关系焕发新的生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